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法院+妇联”,解锁家事纠纷万千结
  发布时间:2023-08-10 22:38:00 打印 字号: | |

“妇联同志都联系好了吗?今日上户的三个案件记得带上卷宗材料!”陈庭长对法官助理仔细地说道。


不一会儿,屋子里几人制服、几人便装团团而坐,聊起家长里短。自从铜鼓法院家事审判与妇联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后,这种情形不足为奇。都说铜鼓是个客家县,有许多热情好客的风俗,其中“有礼不打上门客”也是待客之道,由此“家访式金牌调解”“圆桌巡回审判”“案件判前心理疏导”成为铜鼓法院家事审判的常用模式,对化解家事纠纷起到了显著效果。


这是一起因家暴引发的离婚纠纷案件。由于事先已做好案情沟通,在听取当事人对婚姻状况的描述和意愿态度后,“法院+妇联”各自发力,分头展开调解工作。


“你要真心想挽救这段婚姻、这个家庭,首先得学会尊重妻子,妇女同志也是撑起半边天的呀!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妻子?”一旁的妇联同志对男方当事人严厉地训斥道,还拿出妇联维权手册让他学习。


另一边,法官在耐心倾听女方当事人的真实诉求后,既从法律层面告知她离婚的利弊,又及时对她开展心理疏导。在旁的亲属见状,也发表了一些观点和意见。经过一番调处,双方当事人虽因感情破裂导致无法调和,但男方当事人最终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放下来戾气,同意好聚好散。


辗转,一行人又来到了一起因办理父亲丧葬开支和收取礼金分配纠纷案的现场。据了解,父亲生前兄弟姐妹也是一团和气,死后由于遗产分配不均产生嫌隙,其中办理葬礼上各人人情收礼悬殊较大,关于如何分配产生分歧僵持不下。通过“法院+妇联”上户调解,案件逐渐清晰,法官结合法理和当地风俗当场进行了释法,明确告知安葬父母是子女的法定义务,礼金不属于遗产范畴;妇联同志在旁也于情于理对当事人进行了劝导,希望兄弟姐妹之间能够以家庭为重,弘扬“兄谦弟让、互相帮助、家庭和睦”的中华传统美德。该案在依法作出判决后,当事人均未提出上诉。


最后来到一户年过七旬的老人家中,老太太已两次起诉法院要求离婚。见到法官和妇联的同志亲自上门时,老太太便端出了水果和自制果子招呼。


“法官,辛苦你们了,为了我们老俩口的事这样奔波,我实在是过不下去啊……”老太太又开始声泪俱下地诉说着。


听完老太太的哭诉,主要矛盾就是老爷爷对其情感上的疏忽,总是强调自己需要什么,而不考虑老太太的想法导致,并没有太大的实质矛盾。现如今,双方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也不好,都需要相互扶持、照顾着生活。于是,法官和妇联同志们采取心理疏导的方法,分别对老爷爷和老太太做思想工作,并提出由老爷爷每月定期给老太太生活费的方式,安抚老太太“失权”心理。另外,当场拨打了老人家子女的电话,要求子女多回家看看,照顾老人家的心理情绪。就此,一起“七旬老人闹离婚”案件得以化解。


紧凑的上户调解工作,一晃就从午后到了黄昏。尽管一下午奔波在三个不同地点,法官和妇联同志们确实很疲惫,但望着纠纷得到迅速化解,心底和脸上都抑制不住露出了微笑。


每每开展一次联合行动后,妇联同志总会感慨:“我今天又增长了法律知识,下次接待类似案件,我就有经验了。”法官在车上也和法官助理们交流道:“基层工作要掌握方式方法,妇联同志的做法值得学习,对待家事纠纷案件当事人一定要学会倾听……”


接下来,铜鼓法院家事审判将继续发挥“法院+妇联”工作模式,解锁家事纠纷万千结,为构建幸福家庭、幸福铜鼓点亮灯火。


 
来源:廖丽君
责任编辑:白婷